本文來源:華中師范大學
芝蘭玉樹 , 少年翩翩
他是國家獎學金、國家勵志獎學金獲得者
(相關資料圖)
也是全國大學生數(shù)學競賽(專業(yè)組)一等獎獲得者
更是在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
發(fā)表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
他就是我校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
2022 級直博生曾成偉
今天 讓我們一起走進曾成偉的故事——
學習途中與科研結緣
" 做科研我覺得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。不同于學習課程這種接受已有知識的模式,科研是未知的東西,去探索,去發(fā)現(xiàn),滿足了我的探索欲望。最幸福的是探索出來之后的滿足感與獲得感。"
今年春天,曾成偉收到了一個好消息。我校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趙蘊杰教授與美國達特茅斯計算機學院 Soroush Vosoughi 教授、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曾辰教授合作在軟凝聚態(tài)與生物物理領域取得了新的研究進展,在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發(fā)表題為 "Evaluating native-like structures of RNA-protein complexes through the deep learning method" 的研究論文。我校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直博生曾成偉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,達特茅斯計算機學院簡弋人為共同第一作者,趙蘊杰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,華中師范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。
成為《Nature》子刊第一作者,離不開曾成偉對科研夢想的執(zhí)著,而與科研結緣,也許是他人生中誤打誤撞的浪漫相遇。在大一上學期末生物物理研究所在班級的一次宣講活動中,曾成偉被趙蘊杰老師和楊利建老師深入淺出的精彩報告所吸引,聽完后,心中便暗自埋下了科研的種子。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給每一個學生都提供了嘗試科研的機會,因此曾成偉在大二時就將興趣轉化為行動,報名參加了生物物理所的科研立項項目。經過一年多的努力,他在大三時成功結項,邁出了他在科研道路上的勇敢嘗試的重要一步。
經歷科研道路上的初嘗試后,曾成偉選修了趙蘊杰老師開設的《分子生物學基礎》,在課上他被 RNA 所展現(xiàn)出的精巧結構和利用數(shù)學建模和物理模型來解決生物問題的科學研究方法所折服,在學習與成長中,窺見了來自科研殿堂的獨特魅力。這更加堅定了曾成偉選擇科研道路的決心。
" 志之所趨,無遠弗屆;窮山距海,不能限也 "。曾成偉堅持在各個領域全面發(fā)展,用行動闡釋著這句話。在大三暑期,他先后參加了由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(lián)合中心舉辦的 " 定量生物學暑期學校 "、 西湖大學施一公院士組織的 " 活性軟物質研究生暑期學校 "、東北師范大學舉辦的 " 統(tǒng)計物理與復雜系統(tǒng)學術會議研究生暑期學校 " 等學術活動。在一個個講座、一次次交流中,他對自己所探索的方向、對未來華師在軟凝聚態(tài)與生物物理領域的建設充滿信心和向往。于是,他選擇直博華師,選擇軟凝聚態(tài)與生物物理方向,向著自己的目標繼續(xù)努力、砥礪奮進。
對于科研,曾成偉總是懷著一片赤忱:" 做科研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。做科研是發(fā)現(xiàn)未知的東西,要用現(xiàn)在已有的工具去探索,無論是大量閱讀文獻還是動手實驗,都可以滿足我的求知欲望。得出結果之后的滿足感與獲得感會讓我非常幸福。"
但同時,他坦言做科研需要非常很強的心性和堅定的意志:" 在做科研的過程中,老師指明一個大概方向,后續(xù)則需要自己去努力嘗試。摸索的過程是曲折的,但最重要的是和老師保持交流、堅持下去。"
前行路上有良師相伴
" 我不是在孤軍奮戰(zhàn),有導師和我一起戰(zhàn)斗。"
在探索科研的道路上,離不開導師的細心指引,對于曾成偉來說,最幸運的是遇見自己的導師——趙蘊杰教授。" 也許教授換一個學生同樣可以獲得最終的成果,但是我如果沒有遇到趙蘊杰教授,沒有得到他的引導,也許我真的無法這樣順利地完成這個課題。"
在本科階段,趙蘊杰教授就時常關心曾成偉的學習狀況,這也成為一股至關重要力量,一直推動曾成偉努力學習專業(yè)知識。在最初入學時,他也曾有過退出數(shù)學物理直博班的想法。曾成偉原本的目標是成為一名數(shù)學老師,但在轉專業(yè)考試中,遺憾地錯過了這一機會。" 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 ",在經過導師的開導與鼓勵后,并繼續(xù)嘗試一些科研項目,曾成偉最終在嘗試的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了自己對科研的興趣與潛力,開起了一段與科研誤打誤撞的浪漫相遇。
讓他最為印象深刻的是在大四畢業(yè)時的暑假,原本認為實驗成果已經非常完美了,但最后發(fā)現(xiàn),從大四開始到畢業(yè)時做出來的數(shù)據(jù)都是錯誤的,這讓當時的他覺得非常崩潰,感覺自己一整年的努力都失去了意義;同時導師也一直對曾成偉的實驗抱有很大的信心,實驗數(shù)據(jù)錯誤讓他覺得辜負了老師的期待,他感到十分愧疚。但在和導師溝通過后,導師并沒有責怪他,而是讓他靜下心來重新做一遍,獲得準確的數(shù)據(jù)。最后,曾成偉并沒有辜負導師的希望,暑期放假階段,在實驗室日夜不息泡在實驗室中,在不斷重復、不斷試錯、不斷發(fā)現(xiàn)中,終于獲得了準確的、完整的和系統(tǒng)的實驗數(shù)據(jù)。
在文章投稿后,期刊反饋了審稿意見。但考慮到若拖到年后可能時間安排更為緊張,趙蘊杰教授還是建議他在過年之前回一趟學校,盡量完成修改工作。" 記得趙老師當時對我說,如果過年前完成了修改工作,他會送我回家,如果沒有完成修改工作,他也會在學校陪伴指導我的修改工作,帶我一起過年,趙老師對我的學習工作這樣盡心盡力,這讓我非常感動。" 在曾成偉返校修改論文那段時間,趙蘊杰教授幾乎和他保持同步作息,每天 7:00 來實驗室,晚上 10:00 左右才回家。這讓曾成偉感到自己不是在孤軍奮戰(zhàn),還有導師和他一起戰(zhàn)斗,更加信心滿滿。
滿懷希望中堅持熱愛
" 見的更多,對未來就更清楚。"
不馳于空想,不騖于虛聲。曾成偉的本科畢業(yè)設計在大三暑假時便已初步完成,并取得了直博名額,但大四時他依舊沒有懈怠,甚至比備考研的同學更加忙碌,繼續(xù)潛心鉆研學習專業(yè)知識、深化拓展畢業(yè)設計的內容。
發(fā)展不設限,在桂子山他肆意探索著、發(fā)現(xiàn)著,同時快樂著。閑暇時與三兩好友在燈光球場上揮舞著球拍,讓汗水肆意揮灑;亦或是在寢室里抱著吉他,在指尖撥出一串洋洋灑灑的音符,感受著、表達著、共鳴著;行攝間,從模特到攝影者,用鏡頭記錄留存美好,快門按動時,感受桂子山的獨特魅力。
不拘泥于課本,多進行嘗試,多出去走一走。大一暑期,他參加前往廣西的 " 愛心之旅 " 支教活動。這一次的支教帶給了他成就感和獲得感。20 多天的旅途中,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獨一無二,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、一群洋溢著青春笑臉的孩子、還有一顆熾熱的心,給他帶來一段難忘的記憶,也豐富了他的精神世界。
" 心態(tài)好、快樂閾值低 "是他的成功秘訣," 心懷感恩,感恩遇見,感恩相伴 "是他的座右銘。他對自己的研究方向充滿興趣,更希望自己將來的研究能夠為這門科學產生推動作用。他也格外期待著將來能夠通過自己的研究產生可被應用的成果,做出對社會應有的貢獻。
向陽而生 逐光而行
行而不輟 未來可期
相信曾成偉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
繼續(xù)挑戰(zhàn) 勇毅前行
也祝愿更多懷抱科研夢想的華師學子
扎根桂子山
實現(xiàn)奮斗目標!
書寫精彩人生!
標簽:
相關新聞
保險時訊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聚焦百姓
更多>